簡介 :
長久以來科學家、工程師、專家學者,一直有著產品複製技術的構想,但直到20世紀末期三維列印(3D Printing)的概念才真正開始實現。西元1984 年查克·赫爾(Chuck Hull) 首先提出透過建立多個截面的方式,以紫外光照射液態光敏感性高分子的材料生成三維物體物件,稱為立體光學固化技術(Stereolithography;SLA),同時他也是3D System 公司的創辦人,後來該公司在西元1987 年推出SLA250 的積層製造設備。日本的NTT Data CMET 及Sony/D-MEC 分別在西元1988 年及1989 年推出SLA 設備,西元1990年德國EOS 公司也推出SLA 設備,這些設備分別有相對應的材料供應商提供光敏感性材料。 在1980 年代中期,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狄卡德(Deckard)博士開發出以熱塑性塑料、金屬粉末、陶瓷粉末為材料的選擇性雷射燒結(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,SLS),在西元1995 年由麻省理工學院的Jim Bredt 和Tim Anderson 利用惠普噴墨印表機進行改裝,不將墨水噴在紙上,而是改成把黏性溶劑擠壓到粉床上,而將粉末固化逐層印出立體的造型,後來進而創立Z Corp 公司,將這個想法投入商品化。西元1991 年開始Stratasys公司的熔融沉積成型(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,FDM)、Helisys 公司的疊層物體製造(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,LOM) 及DTM 公司的選擇性雷射燒結(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,SLS)設備相繼推出。西元1996 年市場開始出現採用熔融沉積成型法的低價3D 印表機,如3D Systems、Z Corp…等。自西元2000 年開始新技術、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大幅出現,積層製造自此邁入蓬勃發展的新紀元。